少数民族班应用型农机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2021/07/12

0 引言

新疆农业大学作为地方性普通本科院校,为培养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技术型高级专业人才,在发展方面提出了新的目标和要求来提高综合办学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1]。多年来,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为新疆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输送了大量高级技术人才,主要在农机设计、生产制造、技术开发、应用研究、农机管理、农机推广服务等领域工作,为新疆农业现代化建设做出了较大的贡献,在新疆农业机械化领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地位。本专业旨在通过理论的学习和实践课程训练,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机械工程基础知识、农业装备构造原理、作物生产基础知识、农机运用管理知识,且具有良好的专业素养、较强动手能力及创新精神,能够从事农机运用管理、农业机械设计、农机生产制造、企业运行管理、农机推广等应用型、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2-3]。

课程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要素,是专业建设的基础和关键,课程设置直接影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4]。在农机管理人才培养方面,少数民族班的课程设置仍采用通用性专业教学,与汉族学生的培养模式基本相同,本专业设置的专业课、选修课、通识课程以及实践安排在一定程度上不能满足学生多样性的需求,制约着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水平。故经企事业单位的社会需求调查分析,以社会需要为导向、以培养能力为重心和以服务地方为宗旨,提出农机管理方面的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和实践资源与管理的优化改革方法[5-6]。

1 以社会需求为目的培养学生

在近两年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班级学生在地州农机局实习中所出现的专业知识和应用实际相结合方面出现的实际问题,在分析当前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少数民族班教学培养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提升和完善的民族班教学培养模式,为我校转型发展下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提供理论基础[7-9]。

2 根据培育目标设定课程体系

本专业从培养学生的科学理论、工程能力和个人修养三方面着手,设定相应课程。其中,科学理论培养体现为:培养学生自然科学知识——高等数学和大学物理等课程;培养学生工具类知识——大学英语、专业文献综述、计算机应用基础等课程;培养学生社会科学类知识——中国近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形势与政策等课程;培养学生专业基础知识——工程制图、理论力学、机械原理、电工电子技术、计算机绘图、液压气压传动等课程;培养学生专业知识——汽车拖拉机构造、农业机械学等。其次,工程能力培养体现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工程实践能力——农业机械化生产实习、机械制造、装配实习等实践课程;培养学生研究能力——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电工电子课程设计等课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毕业设计指导、农牧机械课程设计等课程。而针对个人修养培养:本专业通过开设通识教育实践和毕业实习课程来提高学生的职业、人文、身心和科学等各个方面的综合素养。具体的课程体系结构图如图1所示。

3 对课程体系设置合理性评价(权重60%)

为实现卓越人才培养计划的目标,我们将开设的课程一一与培养体系中的各个目标相对应,结合学生的合格率,采用对课时数、课程内容同培养目标要求匹配度打分的方法,验证课程体系是否满足培养目标要求[10]。我们将此表及课程内容发给数名专业教师。通过简单的测评,可以发现我院开设课程整体契合度评分为0.8(满分为1)。从课程安排合理性上来看,针对机化专业开设的课程基本满足卓越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11]。其次,实现度评分低于0.6的课程有农业物料学、技术经济学、认识实习、农牧机械课程设计等6门课程。这些课程主要对应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新工艺、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能力等专业知识以及职业素质培养和国际视野能力培养。

4 对学生就业能力评价分析和单位对学生能力要求及评价分析

通过对我院近两年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生的调研统计,有近68%的单位认为我校本专业的学生有很好的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见图2),说明这部分学生在校期间学习成绩尚可,有很好的基础,再学习能力较强。疆内95%的单位都愿意接受我院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毕业生,其原因是需要补充有专业知识的年轻人,愿意给同学们创造一个就业平台。

其次,单位对学生基本能力要求(见图3)中看重的是“实践动手能力”,然后是“团队合作精神”,体现了社会及企业对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同时也反映出近年来毕业生这些能力的缺失与不足;这一点在“单位对学生待加强能力评价调查结果”中有相近的体现;这也是学校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加强和改进的地方(见图4)。

上一篇: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中农机教学模式创新
下一篇:没有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