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追访安陆“麦客”
2022/06/16“他们都是以车为家。”加油站袁姓负责人告诉记者,为了方便过往的麦客,两年前,加油站新建卫生间,提供热水方便洗漱。
暮色降临,劳作了一天的农机手们陆陆续续收工,回到镇上的加油站。
追上麦客,不是一件容易事。
四台收割机,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挺进。晚上10点,终于完工。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胡琼瑶 刘宇
朱楼村是吉文平去年带队收割的一个点。当时作业结束后,留下了联系方式。
从南向北,千里转战,对这群麦客们来说,已是常态。
这是他们今天的正餐。麦客们大都是在收割机上站立作业,机器一运转起来,驾驶室温度高达50℃,一天下来,又热又累,根本吃不下饭。
“明年欢迎你们再来啊!”离开时,刘须敏和几位村民送来几个西瓜,以表谢意。
“一耽误就是一整天,等修好,活也泡汤了。”李道贵在外作业十多年,经验丰富。不过,这次倒霉事还是被他碰着了。
跟随安陆“麦客”,体验跨越千里的麦收之旅中,我们有一个很直观的体会,就是国产收割机越来越多了。
经测量,一亩收获1400斤小麦。“真好!”刘须敏高兴得像个孩子。
80后的阮熊和阮小熊是兄弟俩,他们今年第一次来河南,感觉到服务很贴心。
夜幕开始降临,朱楼村600多亩麦子收割过7成,吉文平他们准备加班加点。“有时忙起来,通宵不休也是常有的事。”
经过多年发展,孝感农机专业合作社已有180家,社员6292人。其中,22家被评为“全省农机专业合作社示范社”,10家被认定为“全国农民(农机)专业合作社示范社”。这些合作社探索出了菜单型、保姆型、流转型、链条型等多种各具特色的服务模式。
由于吃不惯北方的面食,他们在镇上寻到一家提供盖饭的福建小吃,当作“定点食堂”。
链接
“湖北人收麦子的技术好,线路直、留茬低,边边角角都收到了。”刘须敏领着农机队来到自家田块。
安陆王义贞镇的黄兴海是此次队伍中最年长的麦客,他今年60岁,已与妻子一同“南征北战”10多年。
吉文平和他的团队几乎不缺活干,在吉文平看来:服务质量是最重要的因素,做得好自然有回头客。
(图片均由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吴坚 摄)
湖北日报讯 (记者刘宇)眼下正是夏种夏收夏管的时节,孝感不少农户当起“甩手掌柜”,“田保姆”们在田间地头唱上了主角。孝感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最新数据显示,目前,孝感有各类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622个,乡村农机从业人员8.8万余人,去年农机作业服务收入超过16亿元。
“希望设计更加合理,更加人性化。”农机手们对国产农机充满期待。
商丘迎来湖北麦客
这家私人加油站,是他们这几天的歇脚处。在这里,他们要给收割机加油,也要给自己“加油”:洗澡、吃饭、睡觉。
李道贵赶紧拿起电话,拨打雷沃公司的服务热线。对方告知,离他10公里的高速公路口,有一个流动维修车。
说话间,修完车的李道贵、聂兰夫妇回来了。由于错失下午的生意,此时的夫妇俩,一脸沮丧。
早年,当地农民只能靠人力收割,劳动强度大,一遇雨天,收割不及时,麦子就会掉落或长芽。如今,麦客的出现,改变了这一状况。
这个群体,被人们亲切地称之为“麦客”。在庞大的麦客大军中,有一支来自安陆的队伍,他们走南闯北10多年,尝尽酸甜苦辣。6月6日,记者驱车近600公里,追随他们来到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
70岁的刘须敏种了5亩地,播种、施肥、收割全靠社会化服务。他告诉记者,今年村里先后来过多个省份的农机队,但他仍然等着湖北的收割队。
图一:夕阳下夏邑县的麦田。
图三:从收割机中倒出金黄的麦粒。
千里转场最怕“停工”
“明天就来!”吉文平一口答应。
安陆队伍中,最先回来的是阮氏兄弟。简单地洗去一天的尘土,两人来到旁边的小饭店,点了两个小菜。
跳下车一看,发现卸粮筒中一根轴承断裂,小麦卡在里面出不来。
在七八年前,外国大型联合收割机雄霸市场,国产机器几乎难以容身。
加油站旁的空地上,停着来自各个省份的收割机,作业归来的农机手们忙着对机器进行全方位检查。
又是一年夏收时节,自5月中旬起,夏粮主要作物小麦由南向北渐次成熟。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选择其中一支队伍,千里追访,近距离感受他们的苦与乐。
上一篇:市住房保障中心:24名高层次人才即将拎包入住人 下一篇:没有了